社会服务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各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实践阵地,只有长期坚持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社会服务活动,才能充分实现民主党派自身价值,赢得社会公众广泛认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史无前例的深刻变化,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民主党派的参政党职能进一步凸显,其参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无论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可以说,民主党派适逢较大发展机遇,同时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如何搞好新时期社会服务工作成了摆在各民主党派面前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不断思考探索,提出几条观点建议,以冀抛砖引玉,共谋发展对策。
一、 当前社会服务工作新趋向
1、社会服务领域日益扩大
送医、送学、送戏、书写春联……,这些传统的社会服务工作模式正悄悄发生着变化,社会服务的内涵从直接的专业服务转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社会服务的外延从一般的社会服务转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法律援助、环保宣传、心理咨询、结对帮扶等社会服务活动正越来越多走进社会,与此同时,瞄准社会热点、难点,“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服务活动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真正体现了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要求。
2、社会影响与日俱增
由于社会服务工作涉及的领域日益扩大,社会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加上新闻媒体和网络的宣传效应,社会服务活动往往在第一时间就受到跟踪和报道。近年来,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大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农村、面向社会热点难点,在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城市发展以及民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一些社会关注的问题、难题及时得到合理解决,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3、为参政议政提供实践平台的作用愈加凸出
随着社会服务工作多触角延伸,民主党派的视野和空间得到极大拓展,通过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社情民意信息,为形成高质量、有价值的提案、议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基础,各民主党派在每年两会期间提交的许多颇有真知灼见的提案就直接源于社会服务活动。另一方面,社会服务工作也是参政议政的延续,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落实。
4、社会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很大改善,政治文明取得长足进展,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无论是从层面上还是深度上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各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紧跟时代步伐,为促进经济建设,推进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不遗余力,民主党派本身就是一个人才资源、智力资源相对较集中的组织,各党派成员依托社会服务这个实践平台,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私地服务奉献社会,近年来,各民主党派在很多地方建立定点帮扶基地、法律援助工作站、医学专家下乡服务基地、定点帮扶乡镇卫生院等,为“三农”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献计献策、排忧解难,取得了有口皆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二、当前社会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认识上存在误区
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始终把提案(议案)工作作为参政议政的“重中之重”来抓,所有的工作事务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提案数量、获奖提案数量成了各民主党派孜孜以求的目标,社会服务工作变成了“鸡肋”,随意性、应付任务性比较突出,社会服务仅仅局限于为社会办一点实事、好事上,难以形成规模和气候。要想改变这种“重提案,轻服务”的现象,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社会服务工作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每个党派成员应尽的义务和社会责任。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因此不仅要议政,更要参政,社会服务是参政最重要、最直接的平台和载体,它是各民主党派自成立之初就一直谆谆恪行、彪炳史册的优良传统,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个传统在当前形势下尤为必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多做实事,多做好事,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同时,开展社会服务能够充分发挥党派成员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深入到社会第一线,服务社会,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展现民主党派良好的社会形象;其次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多年来,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难以取得较大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激励机制,社会服务成果考核机制基本空白,社会服务工作难以量化,广大党派成员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所以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要在社会服务工作中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
2、基层组织社会服务工作领导机制尚未确立
目前省以上各民主党派机构都设立了专门的社会服务部门,但基层组织大多还没有设立类似的专业化部门,具体社会服务工作一般通过市委会、支部会传达布置下去,这大大削弱了各项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所有工作的基础,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才能增强民主党派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民主党派的整体素质,才能将民主党派建设成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社会服务工作作为基层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是一项只讲奉献、不图索取、吃苦耐劳的工作,由于一没钱,二没权,凡事都要和外界打交道,在组织、策划、联络、实施工作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付出大量细致耐心、不辞劳顿的工作,若是缺乏专门的部门领导,势必会造成群龙无首的尴尬局面,出现工作责任心低下、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新的形势对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迎接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各项社会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基层组织社会服务专门部门迫在眉睫,通过合理配备、精心挑选,打造一只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勇于进取,善于思考的专职干部队伍,为有声有色、高质高效推进基层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3、社会服务后勤保障亟需改观
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拓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的渠道,中共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有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毋庸置疑,社会服务工作能否扎实有效开展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各民主党派和党委政府的相互配合协调,但实际情况是民主党派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方面极其有限,社会服务投入严重不足,资金匮乏,社会服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党派机关,获取的政府和社会支持的配套资金不足,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捉襟见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甚至会导致部分有着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社会服务项目因此搁浅,此外,党派成员大多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繁忙,有的节假日还要照常上班,再加上烦琐忙碌的家务事,时间、精力极其有限,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大大折扣,这些都是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工作需要直接面对、合理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认为民主党派应加大社会服务项目经费的投入,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把有限的经费用足、用好,另外积极争取把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列入市级财政预算,为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服务工作保障机制。
4、社会服务理论研究有待完善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了社会服务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民主党派的理论研究工作中,社会服务理论研究长期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处于边缘化,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社会服务工作的实际状况,那就是迄今为止,社会服务工作远没有达到和民主党派其他工作平起平坐的境地,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服务理论研究严重缺位,许多基本理论问题,比如社会服务的原则、性质、任务、职能、方法怎样定位,如何将牢固树立和饯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社会服务之中,社会服务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如何完善等等,基本上仍处于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之中,加强社会服务理论研究,摈弃厚此薄彼的理论研究之风,为开展好新时期各项社会服务工作夯实牢固的理论基础,理应成为民主党派每一个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